最近钻研了一段 Kubernetes,对它的直观感受就是上手成本昂贵,选择复杂多样。现成的 Kubernetes 集群价格十分昂贵,选择 Docker Desktop 和 MicroK8s 等本机部署方案难以感受到 Kubernetes 所能带来的集群健壮性,而部署 Kubernetes 集群对节点配置又有所要求。
即使是自称适用于 IoT 设备的 Lightweight Kubernetes 发行版 k3s,在 512 MB 内存的服务器上也处于完全不可用的状态。这意味着无法像运行 Web 服务器一样,用很低的配置就可以部署一个 Kubernetes 应用。对于个人开发者而言,拥有一个 Production Ready 的 Kubernetes 集群,托管方案实在成本过高。如果没有 SLA 要求,完全可以通过购置低价服务器,部署一个简易集群来压缩成本。
阅读文章的剩余部分
Drone CI 是一款开源持续集成工具,相较 Jenkins 提供了简易的部署方法和轻量级的功能,结合 Git 服务器可以在性能较低的单机环境下部署私有 DevOps 环境,支持公有云自动缩放(Amazon EC2,Google Cloud,Digital Ocean 等),对于小型团队或个人来说是一种不错的选择。
Drone CI 的官方文档中指出,基于网络复杂性的考虑,在单机运行 Drone CI 与 Gitea 是不受支持的,而实际上 Gitea、Drone CI、Drone Runner 是可以部署在同一台机器上。
阅读文章的剩余部分
大学生活比想象中的要快乐得多,所以九月以前的事情显得不值一提。
人与人与人
2016 年的 9 月 7 日与 2018 年的 9 月 7 日并无不同。
今年对于我而言,最大的跌宕起伏无非是步入了大学:而我对这件事情做到了与对待其他事情完全一样的漫不经心。在这件事情上,我追求的仅仅是到大学里来养老。而开学以前欲望急剧增长,我无法自我定性这究竟是积极的一面还是消极的一面。那份缺乏自我辩驳的仪式感从何而来,思来索去却想不清楚。
阅读文章的剩余部分